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?補鈣沒用,更要補「鋅」助發育!

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?孩子為何總是坐在教室最前面?是不是多補充鈣片才會長高?父母除了擔心孩子的「吃」,要如何讓孩子「高人一等」也是所有家長必修的課題。嬰幼兒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與營養狀態息息相關,最重要的微量營養素其實是「鋅」! 

 

孩子生長曲線落後,檢查是否缺「鋅」

鋅是孩童成長必需的礦物質,維持許多營養素的正常代謝,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,以及可以幫助膠原蛋白、骨骼和牙齒的生長。若是沒有攝取足夠的鋅,除了會讓孩子沒食慾、長得慢、常生病,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力與專注力!

讓我們簡單用以下幾點來檢查孩子是不是有可能缺鋅:

□  防護力低,常生病
□  食慾差,吃東西沒味道
□  身材矮小,瘦弱
□  學習力差,注意力不集中
□  傷口癒合慢
□  指甲容易斷
□  容易掉頭髮

如果有符合1~2項,就有可能是鋅攝取不足,家長們一定要重視!若符合3項以上,或是缺鋅的狀況比較嚴重,則建議找專業兒科醫師與營養師諮詢有效的改善方法。

幫助生長發育,補「鋅」要適量

鋅身為「必需微量營養素」,就有每日一定要攝取到的量,台灣國民健康署2020年提供的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」每日建議攝取量是:

  • 幼兒、幼童(1-6歲):每日5毫克
  • 學齡兒童(7-9歲):每日8毫克
  • 青春期前兒童(10-12歲):每日10毫克
  • 青春期:男生每日15毫克、女生每日12毫克

富含鋅的食物並不難取得,動物性來源有較好的吸收率如:牡蠣、海鮮、紅肉、魚類;植物性如:堅果、南瓜籽也是不錯的選擇,建議多樣化分散攝取!

一般來說,兒童在均衡飲食的狀況下,每日攝取的鋅大部分是足夠的,但由於現代的飲食過度精緻,孩童偏食、挑食的狀況都讓爸媽很難兼顧到所有的營養素,尤其鋅含量高的食物口味都較重,或是對海鮮、堅果類食物過敏,以及素食者,都可能導致孩子不容易從飲食獲得足量的鋅。

 

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,應特別注意鋅的攝取,除了可以改善孩子的食慾,也對孩童的生長發育有幫助。用鋅,幫孩子縮短與爸媽的距離!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